半命题写作需要先好好思考题目已经给出的文字,特别应注意题目中的修饰、限定性的词语,理解这些文字,然后再补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1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题记
劳动是什么?劳动是一滴滴汗水,而那一阵阵笑声,是那一滴滴汗水洒下的辉煌。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微风轻轻地吹过树梢,花儿正展开着笑容,迎接着美好的一天。“哈哈……”这是哪儿传来的笑声?只见一个同学正踏着轻盈的步子来到教室。
走进教室后,同学们便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提着水桶,在厕所和教师之间奔波。“嘿呦,嘿呦”喊着口号,将水桶接满了水,然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成功擦完了黑板。
接着,我爬到柜子上,用粉笔精心在黑板上画着,生怕有一丝错误。“朱思晨,你的人画斜了。“只听班长大人喊道,我一听,毫不犹豫地擦掉,重新开始画画之旅。没过一会儿,我的脚就跪酸了,手也不听使唤了,开始想偷懒了。这时,眼前闪过一副美丽的画卷,同学们一个个赞不绝口……我又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对自己说“加油!我要为班级的荣誉着想。”我开始勾线,只要有一丝不美观的地方,我毫不犹豫地就擦掉。
经过了将近六个小时的努力,我们成功地画完了黑板报,看着那精美的,没有一丝可以挑剔的地方,身上的疲劳已无影无踪,汗水也化成了笑声。
经过层层评选,我们班做的黑板报荣获“优秀黑板报班级”。看着那奖状和黑板报,我们开心地笑了。
沃夫纳格说:“艰苦劳动的果实是所有欢乐中最快乐的。”“罗兰夫人说:“对劳动的爱是在社会的上的美德。”童第周说:“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手,而不是嘴。”劳动,是快乐的!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2
周五回家,发现家里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走起路来蹒跚,手里还拿着拐杖的老奶奶去哪儿了?后来才得知,您因支气管炎,住院了。毕竟,对于您这样年过耄耋的老人家来说,一场小感冒都可能是致命的。
和父亲一同送饭给您。走进病房,我最先注意到的是插在您鼻子里的管子,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供氧的。您的床头挂着几个标签:一级看护,摔伤重险,心脏虚弱……这几个字针一般的映入我的眼中。身旁的仪器一直发出滴,滴,滴……的声音,仿佛在给生命倒计时。四面凄白的墙壁,给人一种很不适的感受。再看看您,头上银白的头发反射着白亮的灯,我不忍直视。看到我们,您喘着粗气坐起来,笑了。
您费力地打开饭盒,母亲为您精心准备的晚餐,您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食欲。您吃完后,我才发现您的饭量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如。我这才深刻地意识到,您病了,真的病了。
吃罢,您说自己好了,想回家,父亲坚决反对,生怕出了点什么差错。医生说可以回家一阵子,但晚上必须回来,双方这才妥协。
我把您从床上扶下来,走出病房。即便您右手已经拿了拐杖,左手还是牢牢地捉住了我的右手臂,比往常使上很多劲。看着父亲的背影,您反复地说:“我老了,走得慢了,没用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安慰:“没事,我陪你。”一看见椅子您便要休息,在停车场叫父亲开车到门口接我们。我又一次意识到,您老了,真的老了。
一辆辆汽车在马路上飞驰着。路灯闪入我的眼睛,不到一瞬间,又一闪而过。生命是如此像这路灯,一闪而过。
我们行驶的路,正是以前您每天接我放学时走的路。当时的您,身子还挺得直直的,也没拿拐杖。我们每天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便回到了家。我隔着车窗,仿佛能看见过去的我们,仿佛能看见过去的我们,仿佛看见过去的“您”。我多想回到过去,与那个“您”,再走一遍!我的眼睛湿润了,一切都那么的模糊,我与您一步一步走回家的场景却如此的清晰!
不知何时,您拿起了拐杖,也不知是何时,蹒跚的是您,而不是您那年幼的孙子了。如今,我珍惜现在的您。而与过去的您那些数不清的故事,或许只能永远在我的脑海中重演吧!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3
土是“五行”之一,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眼中土是“这样”的: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土地上生存繁衍,人类在土地上不断发展。但是泥土还可以是“这样”的。
淡淡的乡愁
黄土高原,是作家贺敬之的家乡。他生在黄土,长于黄土,他对黄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黄土在他的眼中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他对生活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
在那广袤无垠的黄土地上,有一片片庄稼,有一群群牛羊,有他的童年,有他的亲人,更有他那挥之不去的乡愁!
一位作家将要漂洋过海前去异国他乡,临走前,他的一位朋友问他:“你这次出行要带点什么?”他平静的回复:“”一把土就够了……”
是啊,一把土确实够了,在这简单的一把土里,是他对祖国的热爱,是他远离家乡的情感寄托。一把土——淡淡乡愁!
精美的瓷器
闻名中外的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清代有人评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但是这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瓷器都来自我们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东西——泥土。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一套制陶技术,可谓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星,照耀至今日的千家万户。
制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一,和泥塑型。工匠们挑选质地细腻的土按比例和成泥团,然后在转盘上利用高速旋转和细致雕刻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二,高温烧制。在烧窑内,瓷器渐渐显出雏形,这也是瓷器制作的灵魂。但是陶瓷对烧窑的温度要求极高,温度高了,陶瓷会热得炸开;温度低了,陶瓷却烧不透,一分一毫都会对最后的成品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工匠的严格把握。第三,抛釉。工匠们将配置好的釉均匀涂抹到烧好的陶瓷上,使陶瓷穿上了一件靓丽的外衣。一块丑陋的泥团便化茧成蝶,成功蜕变成人人青睐的精美瓷器。
一把土,寄托淡淡乡愁,一块泥,变为精美瓷器。这样的泥土是远行游子对家乡深深的依恋,承载着厚重的煅造,感谢火的锤炼,泥土有了筋骨,修得如玉的瓷器,缤纷了人们诗意的生活,岁岁年年………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4
大好年华里,谁醉美酒?谁醉时光?——题记
时光匆匆流过,千百年也只是一瞬,岁月的长河上方,弥散着一股醇厚的酒香……
醉酒亦是侠
夜已深,几颗星微弱地闪烁在天空,一片薄云隐隐掩着月,几只寒鸦轻啼,搅碎了夜的宁静。月之下,他手持一壶酒,自斟自饮,对月独酌。一人饮酒?不,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明月又怎能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影子也只能忠诚的伴随左右。清影摇曳,树草婆娑,唯有这一壶浊酒,能让他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感受,唯有这一壶浊酒能令他抛开世间一切,期盼着愁丝消减,可终究只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月无言,人亦无言,但所思之情已全然流露。那一抹愁包含太多,竟久久无法消散,他伫立着,凝视着远方,究竟是哪一抹愁能令其如此牵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便是最好的答案,摇摇头,决定再上高台,大醉一回,“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此时的他,豪情万丈,胸怀宽广,依然有着当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概,微醺的面庞上,诠释着坦荡与无畏。
醉翁与民乐
烈日当空,地面滚烫,他带着一行人沿着琅琊山路缓步徐行。山中弥漫着野花清芬的香味,两旁高大的树木聚集生长,掩了山路,微有清凉。走了莫约六七里,清越的流水声注入耳中,路尽头一转弯,便到了醉翁亭。
早早的,他便让人在亭前摆好桌椅,桌上陈列着野味佳肴,准备了坛坛好酒佳酿,只为与民众一同畅饮。宴席上,射箭投壶,欣赏音乐。众人皆乐,他笑着,一杯接一杯,不久便醉了,哪怕是醉倒入眠,他也是唇角微扬。
此时的他,自在潇洒,乐得逍遥,却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求与民共乐,微晃的身影里,透着豁达和爱民。
岁月急流,浓厚的酒香里,李太白似仍在月下独酌,欧阳永书恍若还在宴请宾客,醉酒的背后,故事无数……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5
时间在你额头上留下痕迹,而你用刻痕为爱标记。——题记
终于到了放假的日子,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到外公家去呆了一个下午,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外公家的房子已经是很多年的“古董”了,比我的年龄几乎要大上一倍,屋内的桌椅门窗也都是我的“前辈”,失去光彩的它们无声地述说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而卧室门框上面的一道道刻痕,更是记录了我从小到大的身高变化。
忘了是从几岁起,每年生日那天外公都会把我领到门框旁,量一次身高。他先让我紧紧贴着门框,然后用宽厚的大手压下我头顶上那几捋不安分的头发,认真地用一个卷尺测量我的身高。他眼神不好,黝黑的脸几乎贴在尺上。之后,他会找来一把小刀,在门框上刻上一道深深的痕迹。刀尖在木头表面吃力的行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有时我会皱起眉头,“别用这么大劲了,有什么好刻的嘛?”可外公却更用力了,仿佛要让我的身高永远印刻在门框上,印刻在房子里。
门框上的刻痕一年年增多,本就斑驳的旧门框更显得沧桑了,外公额头上的皱纹也和刻痕一样,一年比一年多。之前他让我测量身高,我总是很不情愿,嫌麻烦,现在我看到他那沟壑纵横的脸,便乖乖的走过去,站得像白杨一样笔直。
外公看我这么配合,很是高兴,脸上的皱纹也变得舒展。他说等我以后上大学了,不能经常回来看他,他看着这些刻痕,就会想起我小时候的样子。我便低下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外公一直用他最独特的方法爱我——记下我的身高,这样纵使我与他相隔千里,他也似乎仍然能用那宽厚的大手抚平我那满头不安分的发丝。
门框上的每道刻痕,都是时间流逝的记号,外公用他独特的爱,给这流走的时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6
我与“希望工程”的故事
希望是引导人成功的信仰,是人生奋斗目标,是实现理想的翅膀,是平凡生活的小小期待。我们因希望而生活,世界因希望儿多彩。在这个社会有一个工程让更多贫困孩子有了美好而充满希望的童年,那就是“昆山周火生希望工程协会”。
大爱无疆,大恩不言谢,我与“希望工程”的故事越来越多。
我是“希望工程”资助的学生之一,我感到非常幸运。在那些志愿者的帮助下,我重新找回了快乐的童年,美好的学习生活,非常感谢他们的爱心。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农村的重男轻女观念,我有姐弟三人,爸爸在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在工地出了意外,从十三层高楼坠地,身体多处骨折重伤,当时生命已经危在旦夕,经过抢救治疗,爸爸恢复了很多,可是腿落下残疾,再也不能干重活了。面部多处骨折,惨遭毁容,手术后留下了很多伤痕。然而祸不单行,父亲通过三个月的住院治疗回家后,原本一向很坚强的母亲感觉浑身酸痛,直到后来走路都受影响,严重的早上起床手指都不能动弹。那是我六岁,妹妹四岁,弟弟一岁半。从此我们家步入无法想象的生活困境。
自从我家发生了这些情况,学校老师都尽可能的给我帮助。一个春天的早晨,我们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我们接到“昆山周火生希望工程协会”的资助,班主任说给我申报上,后来就得到一位叫李叔叔的资助。我永远不会忘记,在6月1日,那天学校突然来了好多身穿红色马甲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是无私献爱心的志愿者们,他们是在河南商会余昌权会长的牵线搭桥下来到我们这里。感到意外的是捐助的有书籍、体育器材、益智小玩具等还有一个600元救助金的信封。这些爱心人士还为我们学校捐助了课桌板凳,给我们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没有他们,我不可能明白“人间大爱”的真正含义,没有他们现在我可能已经辍学了。妈妈经常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用成绩来回报!
我想将来长大了,不管我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像这些叔叔阿姨们那样坚持把这样的一份爱心传递下去,奉献社会。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7
妈妈的故事
当母亲将用一颗青蚕豆,两粒路边随处可见的野红果和一片火红的枫叶组装而成的一只“小金鱼”放在我手心时,我才发觉她是那样富有童趣。我第一次发现红与绿能够这样协调地搭配,第一次发现用纯天然的东西造就的美丽。母亲说她小时候会做很多这样的“玩具”。我的手吊着妈妈的脖子,轻轻地摇着:“妈,说说你小时候的事吧!”妈妈微笑着说:“傻丫头,那有什么好说的?”我又使劲地摇了摇:“我就要你说,就要你说嘛!”妈妈掰开我的手:“妈妈就说和你一样大时的故事。”
竹林里的乐趣
母亲的童年是在她的外公外婆家度过的。她说那儿是她的乐土,那儿淳朴的民风使她感到亲切。特别在她外婆家房后有一大片竹林,那是母亲的乐园。她喜欢在那儿与伙伴们游戏:跳房子、踢毽子、捉迷藏。她还喜欢搬一张小凳子坐在竹林里,倾听叶与叶的絮语。一阵清风吹得竹叶儿“沙沙”响,演奏一曲自然的音乐。竹叶在风中轻轻飘落,如蝴蝶轻舞。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竹叶,踩上去软软的,还有“吱吱”的响声,有趣极了。我闭着眼睛想像那种无拘无束的欢乐,可那是我一辈子都无法真正体会的。我也和母亲一块儿下过乡,到那儿去过。只是现在已无法寻觅到那片竹林的踪影,只有几株矮小的绿竹,稀稀疏疏地立在路旁,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那片贮藏在母亲回忆中的竹林,在我脑海中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坐在肩上看电影
母亲小时候是一个娇小瘦弱的女孩,体弱多病,她外婆家里人都呵护着她。和母亲最亲的人是她的小舅舅。那时在露天放电影,每到放电影时,家家户户都端着凳子,坐在一片平坦宽阔的地方。大家簇拥在一起,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那个能放出画面的大屏幕。不时还有小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虽然不像现在在影剧院里看得那样清晰,但看露天电影却别有一番情趣。不管看得懂还是看不懂。只为感受那一份热闹。这时,母亲总是坐在她小舅舅肩膀上,让自己坐得高看得远。别人看到小舅舅吃力的样子,叫母亲下来,可她就是不愿意。好心的小舅舅没法,也只得一直扛着,直到散场。母亲说到这儿忍不住咯咯笑个不停,我也跟着一块儿傻笑,她仿佛又回到童年。
12岁以后
母亲说,12岁以前。在她的外公外婆家的那些日子是最开心的时光。12岁以后,就与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一同居住了。她是家中的长女,自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做早饭,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当时,家里生活困难,母亲说那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像我这么大时,就要干很多活了。对于这一段往事,母亲没有多说,或许是为了把有些苦涩的记忆永远收起。
母亲的童年是一首写在泛黄诗页上的朦胧诗,沉积着她美好的回忆,慢慢地咀嚼别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8
我与学校的故事
金秋九月,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我踏进了平湖杭州湾实验学校的大门。这也意味着,我已告别初中,开始了新的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在这个可爱的大家庭中,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有朋友向我打听:你的新学校怎么样?我总会满脸骄傲的回复:我们学校景色怡人,像一个美轮美奂的小公园。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座宏大的雕塑,两边都有小池塘,里面有荷花,有形色各异的鱼,坐在长椅上向里面张望,别提有多惬意了!老师也很负责我对他充满了喜爱之情!
讲起我与这所学校的故事,那可真似一场梦!一场美妙的梦!在这里,我遇到了负责的老师们,还遇到了古灵精怪的同学们!最初担心的老师万一不喜欢我怎么办?、同学们要是不愿意和我做朋友又该如何?等问题霎时间灰飞烟灭。
在寄宿学校中,老师的陪伴是最充足的。刚开学那会儿,我还不懂得怎么照顾自己,经常生病。有一次,我发烧了,为了不耽误学习,我一直在坚持。许多老师对我关心备至,班主任李老师和宿管谢老师每天都对我嘘寒问暖,并经常向妈妈汇报我的近况,看到他们的对话,我深受感动。还记得开学前的那次军训,炎炎烈日下,所有同学的汗珠清晰可见。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旁滚落,但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一抬头,便能看见老师们的身影,时不时地给我们拍张照,向家长们汇报我们的军训成果。与军训毫不相关的人都在为我们而努力,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不光是在生活上,学习上的老师们耐心而又严厉。他们的课总是那么有趣,又好似有魔力,能把你带进一个新奇的世界,是那么的引人入胜,使人身临其境。在我们拿着不会的题去向他们询问,他们会耐心地解答,直到我们搞懂为止。这是我不禁想到伟大的鲁迅在书塾中的老师,寿镜吾老师,多么鲜明的对比!他们还总是消耗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我们补课,瞧瞧!他们多么负责啊!
每当别人向我询问学校时,我总不忘添上一句:我们学校管理的井井有条,她会像母亲一样,陪伴我,照顾我,我也会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来回报她。这些就是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一些事。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9
我家有一个小软凳,它表面铺了一层柔软的绣花布,坐在它上面非常舒服,有时候我还会和弟弟抢着坐。最有特色的是,它还可以打开它头顶上的小盖子,说白了,它是还一个收纳箱,它在我家很受欢迎。
以前它并不长这样,它没有外面那层洁白美丽柔软的绣花布,它就是一个木头框架组成的箱子,木头架子还因为受潮导致上面长了一些苔藓。打开它头上的盖子,里面都已经潮得发黑了,事实上,它那个盖子都发霉了,连接盖子和主体的蝴蝶夹锈迹斑斑的,根本看不出它原本的颜色。整个凳子就像一条海底乘船,早已面目全非。
为什么它以前是这般狼狈?因为那时它只是一个放在居民楼底下的垃圾桶!一些人不想下楼丢垃圾,直接开始玩起“灌篮”,小小的软凳上总是堆满鼓鼓的黑色垃圾袋,有些袋子还被尖锐的物体戳破了,里面还在往外流出恶心粘稠的异味液体。有时居民楼墙上的水管破了,直接溅到软凳盖上面,地上还有充满泡泡的洗衣水缓缓向低处蔓延。整个环境都破烂不堪,哪怕别的地方都被打理得干干净净,可是这个黑暗的小角落却从没人管理过,小软凳就像一位驼背的空巢老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份孤独。
或许是它的容量太小了,装不了什么大物件,它居然离开了这个小角落。因为它没什么大作用,被带去加工场重修了,它被扫去了苔藓,刷上了新的防腐涂料,喷掉了难闻的异味,刮去了已经发黑的铁锈,并且外层还裹上了漂亮柔软的布。它变成了一件新的物品,它获得了新的生命,它现在成了我学习时坐在身下的工具,它再也不用装一些垃圾了,它拥有了各种书本,打开盖子,一股书香溢了出来。见到它的人应该都想不到它曾经只是一个在角落里留守的垃圾桶吧。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10
我与古筝的故事
初识古筝,源于一次阴差阳错。那年,我五岁,听我妈妈说起,原本是我哥准备学古筝,而我一去了,就坐在古筝前,怎么说都不肯下来,于是阴差阳错的我就开始了我与古筝的爱恨情仇。
从认识古筝的结构,到学会带义甲,再到定手型,以及熟练掌握基础指法,我,就这样一步一步入了“古筝的坑”。
一年过去了,我已经能弹下一些简短的曲目了。但在这时,我的古筝老师怀孕了,她停带一年。
这一年里,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可能就此会忘,于是重新找了一个古筝机构开始这一年的学习,届时,再回到老师那里继续学习。
这个新机构可谓是“踩雷”了,这家机构的师资不好,老师没有能力,且总是更换老师,甚至一周就换一次,刚去机构时,机构老师说我的手型不对,把我的手型“纠正”的与她相同了,但后来回到了我的古筝老师那里学习,我才知道,原来我最初的手型才是对的,而她的手型是不专业的。但就这一年的时间,我的手型便定了型,难以再改回从前的模样。直至现在,多年以来,我的手型也并未完全纠正过来,弹快时,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变回错误手型。
就这样,再次回到古筝老师家里学习时,几乎已是从零开始,紧接着过了一年后,我便开始了我的考级生涯。考级前几周,枯燥的闭关修炼使我无数次感到烦躁甚至想就此放弃,所幸,我选择了坚持。
还记得第一次考级时,我怀着的忐忑而又紧张的心情走向考官,坐在琴前,考官和善地笑着说:“来,把丰收锣鼓的快板弹一下。”一共是考两首曲目,两首中由考官各挑取一个片段作为考试。而后的每一年暑假我都在考级,级数也在逐渐增加,六,八,九,十,就这样,在我与古筝纷纷扰扰的第六个年头,我成功结束了十级考级,并拿到了考级证书。要说我当时的心情,用“复杂”一词来形容应该是再确切不过的了。原因何在呢?多年来的坚持付出终于得到回报,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最终被热爱所抵挡,无数次触碰琴弦间的心跳以及无数次抚琴时的陶醉之感都深深烙印于我心。在我与古筝相伴的第五个年头时,我参加了一个少儿民族乐团,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学乐器的小伙伴们,也对民乐器有了初步的认知以及了解,第一次知道首席,指挥,以及团队意识与分工合作,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民乐合奏时的澎湃之感与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之感,因为这是中华独有的传统文化。
17年,还在小学的我第一次参加民乐团合奏比赛时,比赛地点就是我目前就读的学校南昌一中的朝阳校区的演播厅,20年的元旦汇演,我已是一中的一名初中生,作为松柏校区初二年级组的演出参与者参加了古筝合奏,演出地点依然是朝阳校区的演播厅,这也算是我与一中的不解之缘了吧。
我与古筝的爱恨情仇就要说到这了,但我与古筝的故事永不完结,伴我多年,爱恨纠葛的它会一直在我身边,在我心里。
什么的故事初三半命题作文
【初三励志作文】
励志的作文(精选3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阅读全文
【我会记得你初三作文】
我会记得你初三作文(精选6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