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从《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开始。
龙应台说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要认识这个人。
这让我想起,所谓的亲子关系:母亲和孩子成长时候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关于沟通,关于理解。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过程,心里总会有些疙瘩在,所谓的幸不幸福只能抛开一边,只能从心理感受谈起。断断续续的十年间,有时候觉得幸福大抵如此,只要心存感恩,换位思考就足够,但是这远远不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关爱和理解。
童年的不幸多过确幸,18岁以后我越发觉自己是一个心思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有时候活得患得患失。18岁以后只能靠自己拯救自己,但或多或少总会给我留下心理炸弹,踏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我总会思考长远,关乎未来,关乎他人的感受,如果无法十全九美,那就宁愿不要开始了。
龙应台说得对: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开始,从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回忆自己的十八岁,重新回忆和认识当年的自己,试着和过去的自己和解,找到新的自己,原谅过去和原谅自己。